活動花絮
東岸梯次:海島極東青年創生
研習主題:青年返鄉與地方創生
日 期:113年5月24日(五) – 5月26日(日)
活動地點:臺北、新北和宜蘭地區
日 期:113年5月24日(五) – 5月26日(日)
活動地點:臺北、新北和宜蘭地區
《113年臺灣多元文化探索研習營─青年返鄉與地方創生Day 1》
這次東部梯次的專題演講,邀請重量級社會企業5% Design Action的楊振甫執行長,以專業解說臺灣現階段偏遠地區面臨的問題與可對應措施相關案例說明。 活動一開始先拉進臺陸學生距離,更加認識彼此的破冰開幕式,展開本梯次多元研習梯活動的序曲,破除學員陌生感並活絡組員間氣氛,全員初認識建立熟悉度。 緊接著是學員引頸期待由楊振甫執行長進行「青年返鄉與地方創生」的專題演講,楊振甫執行長以「青年返鄉與地方創生」為探討目標,走訪新北市在地著名的海洋文化單位,探討其獨特人文特色、運作現況與面臨的挑戰,提供學員們對於相關文化資產的維護延續與創新及尋找生機帶來不少方向與想法。 接著,以其專業團隊如何協助不同弱勢地區或單位的有效措施為案例,講述如何更有效介入提供更久遠有效的解方,返鄉的年輕人也從中開發商機又能回饋家鄉。楊執行長特別提到提供物資並非最有效或唯一的辦法,沒有配套措施,物資可能成為曇花一現的展示,端賴詳細檢視與了解特殊需求後,方可提供實質助益。演講後,楊執行長也熱心的對兩岸學生提問,逐一回覆與交流。 下午則由臺灣志願服務國際交流協會黃淑芬秘書長進行「團隊培能與學習地圖引導」課程,配合著激發學員溝通與問題解決能力的團隊小遊戲,讓學員了解團隊中成員要分擔的責任與具備的合作態度。隨後黃秘書長也引導學員團隊合作,發揮創意共同繪製研究涵蓋著第三天成果解方的主題目標、團名、團呼願景、與隊名意涵等。 結束黃淑芬秘書長的課程後,學員旋即驅車前往頭城,並藉由旅程的途中,見識東北角海岸文化,透過臺灣志願服務國際交流協會楊宏羣副秘書長及志工協助解說,讓學生了解並盤點海島極東資源,學員在導覽解說後,中途短暫停留查勘早期礦坑及海岸線文化景觀,第一天行程在學員們歡樂暢遊中告一段落。 |
|
《113年臺灣多元文化探索研習營─青年返鄉與地方創生Day 2》
第二天延續參訪行程,由新北市三貂角文化發展協會四位成員,協助引領來到貢寮卯澳貝殼海灘進行淨灘活動。此地以養殖牡蠣、九孔及鮑魚聞名外,此地潮間帶地形更利於牡蠣、海膽及附生於岩石的石花等,其海洋資源運用頗為便捷。但因為過多的遊客造訪,又未能秉持該有的環境保護觀念,故隨手丟棄垃圾已經對生態產生相當的破壞。幸而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加上教育宣導等方式,淨灘成為趨勢。為讓學員體會海洋環境破壞對人類及地球深遠的影響,並希冀學員回饋社會,故此次藉著活動引領學生參與該項有意義活動,淨灘服務當下的天氣意外舒爽適宜,無雨有微風,提供助力讓學員有精神好好的撿拾清除在海灘上的海洋廢棄物,讓學生們了解青年創業的同時,也要設法解決社區的需求、實踐社會責任。 下午為讓學員實地見習海洋的文化及資源,由協會成員繼續引導參訪典範社區-馬崗社區,見識海洋資源創意及地方創新契機,在協會成員引領下,將各式貝殼攜帶回馬崗社區活動中心,在海女阿嬤語談間,大家藉此了解海洋生態與當地生活現況。 之後繼續在活動中心,則由5% Design Action楊振甫執行長充當海島極東地方創生案例分享的引言人,並由海波浪黃建圖主事人、曙•旅文化工作室吳函恩創辦人及石在工作隊林奎妙文化工作者,分別闡述不同觀察面向的返鄉創生,所以從海村共創育成、馬崗漁村保存,到城鄉連線支援,學員們發現創生的面向是多元的切入點。演講後,在楊執行長引導下,兩岸學生各項提問,由三位分享者詳細回覆。 結束一整天參訪行程後,學員回到下榻飯店,透過晚間討論,組員們紛紛貢獻己見及分工,持續完成明日的議題解方的成果報告。按此處以編輯. |
|
《113年臺灣多元文化探索研習營─青年返鄉與地方創生Day 3》
第三天學員把握時間,依照這兩天參訪與討論所獲取的靈感,以及所獲悉的需解決問題,與組員集思廣益構思新解方,不斷演練後在正式成果發表時,呈現完整又專業態度,各組可行解方內容如下: 第一組從鶯歌陶瓷文創發想:為提高鶯歌陶瓷辨識度,加重青年返鄉角色,所以除了新潮包裝構思,他們還建議與鄰近的三峽合作,茶葉與陶瓷結合成最美回憶;同時以倫敦相關案例為介,希冀政府更優惠創業基金及金融協助,讓鶯歌恢復往日藝術榮光。 第二組強調農地農用準則:這組學員以戲劇呈現,彰顯財團通常訛詐農民而破壞農地,同時建議將文化與趣味遊樂融合在農村,方可俾利青創。 第三組以池上鄉突破現況的大陸解方:針對池上鄉轉型升級,以大陸類似的鄉鎮地區經驗,對照池上鄉可借鏡之道;其類比的鄉鎮從江南的浙江、關外的遼寧以迄西域交通要道的甘肅,可說是多方面向考量。 第四組鎖定石碇十八重溪:對於此處原有的礦山轉型,建立煤礦文化,特類舉德國及山西的做法;而傾倒非法廢棄物問題,則提出數位取締與環保教育為礎的概念;在生態觀光與永續經營層面,則是提出數位轉型、觀光體驗農業與號召更多人群關注與到訪。 第五組則是整體石碇為概念:認為凸顯在地自然與人文特色,並將茶葉、觀光與手工藝共同開發,標榜其獨特性,方式從特色館(強化社群運用)、地方自行行程規劃乃至利用大數據構建創意表單。發展之際,應提高社區意識與永續觀念,才可強化年輕一代返鄉誘因。 第六組金門浯島季規劃:學員從競爭力角度、兩岸文化及休閒需求,建議該地善用四種方式呈現特色,分別:『時空光雕3D投影』、『自然景觀』『無牆美術館融入社區』及『工藝研習營創新體驗』。 在學員們分享精彩解方後,由陸委會長官張張處長與5% Design Action楊振甫執行長,進行講評與提供回饋及總結,並頒發結業證書及獎品。 會後張處長與兩岸學生進行交流座談時,臺陸學生們提出各式問題,像是,兩岸雙方交流與發展,陸生在臺學習與生活相關問題,陸委會張張處長也都一一詳細回覆學生每一項問題,例如,陸委會會不斷採取適當方法,協助陸生在臺學位有一天會被大陸承認,並期許有朝一日臺灣法律會通過,允許陸生就業居留臺灣。提問學生大部分為陸生,顯見陸生對我國的認同度極高,同時有相當的焦慮感。在頭城休閒農場的美食午餐後,正式完成在新北市參訪學習與收穫。按此處以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