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nteering Taiwan + 20 志工知識庫系列
|
|
《企業志工,行不行?》系列報導022
社會影響力是什麼?企業如何對社會產生影響力? 整理編撰 / 黃淑芬秘書長 (台灣志願服務國際交流協會) 「地點。地點。還是地點。」 如果詢問房地產銷售經紀人,銷售房產最重要的三個因素是什麼,最標準的答案就是上面那句話。 也許聽起來有點可疑,不過真實情況是,地點較差的豪華住宅價值比不上地點絕佳的樸實房屋。想必,地點普通的樸實房屋一定很不好賣,因為它的條件正好夾在兩個極端的中間。 說到企業志工領域,其實有句朗朗上口的新真言。 「影響力。影響力。影響力。」 推動企業志工的力量,顯然越來越是必須在企業志工處理的問題、滿足的需求、服務的社區、或者目標群眾身上,產生具有可證實、通常可量化的影響力。 人們渴望擁有影響力—假設都是正面影響—的原因何來?以下是三種可能動機。 首先,渴望有影響力是人的天性。我們想要相信自己對他人是有價值的,我們可以「改變」世界,我們所做的事情具有價值。 當然,這同樣也適用於志工生涯。教導孩童時,我們要相信,有了我們的幫助,這些孩童能夠學得更多。栽種樹木時,我們要相信,我們種植夠多的樹,可以減緩氣候變遷。拜訪長者時,我們要相信,我們正在幫助長者維持獨立自主的生活,讓他們感覺自己受到重視。 第二點,我們對自己仰賴的社會制度功能已幻想破滅,所以我們要求更好的監督方式,也因此產生了更多的測量評估方法。如果我們知道學校無法給孩子未來就業所需的適當教育,不安全的食品能夠混過安檢系統,「奇蹟藥」其實無法拯救生命,當我們面臨這些制度性失敗—無論是政府機關、商業或者非政府組織—接著我們就有足夠理由要求改變,我們可能認為測量影響力可以改變現況。 第三點,像比爾.蓋茲 (Bill Gates) 一樣的超級富豪、新興慈善家樹立了榜樣,他們承諾捐贈自己大部份的財產,還說服全球其他億萬富翁也做出同樣的承諾。 正如《經濟學人》 (The Economist ,2011a) 在一篇有關慈善家的文章中提到:「現代慈善家通常都是白手起家,所以他們習慣把事情做好……他們衡量成功的方式,不是看自己付出了多少,而是看自己在慈善事業的投資報酬率,能夠拯救或改善多少人的生活。」 影響力是一件好事,大家都很渴望有影響力,事實上影響力是關鍵。正如馬力歐.馬力諾 (2011) 所寫:「大幅改善集體影響力的時候到了,就是現在,我們現在最需要影響力。」 不過我們倒是要給大家一點提醒。 對社會產生影響力並不容易,評估影響力也不容易,事實是,我們不一定能評估影響力。影響力的預期目標不是都很容易達成共識,某人想造成的影響對他人來說可能不重要,這種差異性來自各自不同群體的優先考量。 請持續關注《企業志工,行不行?》下一集將持續討論企業志工影響力評估時會遇到那些挑戰? 《志工,行不行?》知識庫系列專欄:https://tinyurl.com/yfupqgzx 邀請你(妳)加入《志工,行不行?》Line@群組https://lin.ee/tkmUA9J 關注本專欄,來探索各種領域志工的發展趨勢及領導方式,無論是志工團隊決策、管理者或是志工個人都歡迎共享。 上一篇 下一篇. |
|
社團法人台灣志願服務國際交流協會 Volunteering Taiwan
|
Volunteering Taiwan 官網 |
志願服務2.0 築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