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unteering Taiwan + 20 志工知識庫系列
|
|
《企業志工,行不行?》系列報導023
企業志工要進行影響力評估會遇到什麼挑戰呢? 整理編撰 / 黃淑芬秘書長 (台灣志願服務國際交流協會) 誠如上一篇文章所言,對社會產生影響力並不容易,評估影響力也不容易。尤其企業對於其志願服務方案是否值得發展影響力評估,也有不同看法。 以下提出幾點挑戰,讓大家思考看看: 1. 我們無法知道志願服務的所有影響,更不可能把所有影響都量化。 許多志願服務的情況是志工直接服務他們認為「需要幫助」者。假使工作能充分聚焦,目標設定好,測量方法也有,也許真的能夠衡量志工是否有達成目標,想要的改變是否真的發生。 不過我們要如何衡量這些工作對「需要幫助」的人,或甚至是志工本身的所有影響?假使我們靜下來思考,過去在生命中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他們的幫助很明顯嗎?能測量嗎?還是那些幫助屬於比較潛移默化的影響與鼓勵,只不過是在我們需要時關心我們? 我們知道是有影響,不過我們無法測量它。儘管如此,無法測量影響力,並不會減少志願工作的真正價值。 2. 太著重測量,可能使工作受限 在志願服務的世界裡,渴望有可測量的結果,是否會讓我們只做實際可測量的活動?是否會讓我們只摘那些「伸手可得的果實」,那些可以「快速草率」測量的計畫? 企業希望志願服務可以增品牌價值,這種渴望很正常也可以理解,我們是否會更傾向採用「較安全」的計畫,成果容易測量且/或比較可能有正面成果? 舉例來說,我們會對災難做出立即應變嗎?我們會正確計算並且公佈我們提供了多少金錢、食物、物資嗎?一旦媒體對災難初期的關注退燒,還有艱辛的重建工作有所斬獲後,可測量的成果變得更不可得,我們會因此轉移我們的焦點嗎? 3. 我們會如何處理失敗?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成功,志工方案也是如此。我們有準備好面對失敗嗎?更重要的是,我們的公司、領導者、志工準備好如何面對失敗嗎?當資料清楚顯示我們並沒有達成任何事情,更不要說達成原本的目標,我們要怎麼做?對那些管理企業志工計畫的人來說,答案可能就在於,我們對於計畫以及自身在公司的地位有多少安全感。我們能夠承擔失敗嗎?還是我們覺得自己已經在公司的邊緣地帶,根本不容許失敗? 不過這不代表我們不應該測量,這只是提醒我們,必須有心理準備面對預料之外的結果,這些結果有時可能會削弱我們已作投資的合理性。 這也支持我們的論點,就是必須用企業管理的同樣標準來管理志願服務。我們清楚明白,不是每一次商業投資、每一項新產品或新服務、每一次收購或合併都會成功,成功的企業承認失敗,並且從中學習。 4. 產生影響力與測量影響力都需要投資 計畫評估—不管是簡單計算投入與產出,或是評估影響力—早在志願工作執行之前,在活動初期構想時就已經開始進行。計畫測量也需要嚴謹的管理方法來訂出最終目標、定義可測量目標、決定測量什麼、如何測量等等。我們要組織計畫,讓計畫儘可能產生影響,我們必須促成穩健的夥伴關係,志工必需做好有效的工作準備、徹底執行計畫,我們也必須分配足夠資源以支持志工計畫。 這一切都需要管理團隊及執行人員投入時間,也需要投資金錢。 我們確實需要在測量志願工作上投資更多,並且真正從中學習。我們需要制定並維繫合適的資料收集系統;我們必須投入時間分析、解讀資料。當然,我們免不了要撰寫報告、與管理者諮商、決定未來的活動項目。 以上幾個層面的挑戰,是不是點出了國內企業志工施行的盲點,無法量化或沒有立即的數字回饋,可能也代表這企業志願服務方案的發展,恐怕沒有這麼等重於企業其他相關策略了。 請持續關注《企業志工,行不行?》下一集將分享印度塔塔集團對於社會影響力的看法及實務做法。 《志工,行不行?》知識庫系列專欄:https://tinyurl.com/yfupqgzx 邀請你(妳)加入《志工,行不行?》Line@群組https://lin.ee/tkmUA9J 關注本專欄,來探索各種領域志工的發展趨勢及領導方式,無論是志工團隊決策、管理者或是志工個人都歡迎共享。 上一篇 下一篇. |
|
社團法人台灣志願服務國際交流協會 Volunteering Taiwan
|
Volunteering Taiwan 官網 |
志願服務2.0 築夢網 |